北京市2624家医疗机构有信息系统改造的任务,这么多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做到“齐步走”?
信息化“齐步走”,护航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
每次医改举措启动之时,也是平常默默无闻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团队难得一见的“高光”时刻。医改各项举措的落地,离不开信息化。这一铁律,也一次次或低或高地被生动印证。一方面,落实各项新举措,需要信息系统作为实现相关内容必不可少的“手段”;另一方面,在涉及大量医疗耗材和其他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综合改革深水区,更需要信息系统为改革成效提供“传感器”。
6月15日凌晨,又是一个周末不眠夜,首都北京10万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确保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的平稳实施。当时针指向午夜零点时,各大医疗机构的信息团队都是在医院乃至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有关领导关切的目光中,准时按下了“系统切换键”。当相关功能模块按照已演练多次的计划如期完成切换,各医院信息部门的HIT人,也都在兴奋中长出了一口气,俨然再次经历了集体“大考”。
确实,信息系统的改造工作也在社会与媒体的高度关注下。“据了解,北京医耗联动改革启动的当日和次日,各类媒体的报道量是平时的好几倍。这有点类似‘春晚’,大家都在看,如果出一点纰漏,就可能被无限放大。”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主任琚文胜向HIT专家网表示,“在一些同行看来,我们做的工作有点过于‘兴师动众’,其实我们是给这项工作上了一道又一道的保险,以防万一,这是在北京工作的特殊要求。”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主任琚文胜
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于2019年6月15日零时正式启动实施。北京全市近3700所医疗机构“齐步走”参与改革,医院信息系统需要对6621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这是北京继2017年4月8日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之后,又一轮医改大动作,覆盖广、项目多,是此次医改的特点。那么,为了确保这轮医改政策的落地,全市医疗机构在信息系统改造方面经历了怎样的准备过程?
归口管理 统筹推进
“此次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中的信息系统改造并无技术难度,但在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化支撑的背景下,改革的成功与否又往往与信息化工作密切相关。”琚文胜主任表示,“信息系统改造背负了更多额外的期望与压力,特别是参加改革的医疗机构中有2624家有信息系统改造的任务,这么多的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但要求同步。”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部主任单既桢
“从信息技术角度看,今年系统改造的压力要比2017年小一些。”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部主任单既桢介绍,2017年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涉及到435个项目,这一次达到了6000多项,虽然项数多了,但系统本身改造的内容差不多,主要的工作量还是收费项目价表维护,信息部门更多是配合物价等部门。
北京友谊医院王力华主任、北京宣武医院梁志刚主任、北京世纪坛医院田宗梅主任等专家均认为,此次医改在系统改造方面的技术难度不大,但是业务的复杂度更高了、数据处理的量更大了。也就是说,此次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对跨部门管理协调、临床应用的要求更高。
总结配合两次医改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改造工作,单既桢认为,最主要的经验是:明确责任主体、归口管理、统筹推进。北京地区的医院属性较为复杂,包括委属委管、市属、区属、部队武警、民营私立等,全市医疗机构近3700所。在医改举措的落地过程中,如何让这些不同属性的医院“齐步走”,是最大的难点。
为此,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推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任务时明确提出:“医改信息系统改造的主责单位是医疗机构。”并确定了归口管理的方式,大致上可分为:委属委管、市属医院、军队武警、区属医院,剩下的民营医疗机构按照属地管理,由各个区负责。
同时,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实行了信息上报的制度。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统计处在2019年3月下发给各归口管理单位的文件中明确了几个阶段,各医院要按阶段上报工作进展。
此外,按照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要求,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最重头的一项工作,就是组织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起草制定了针对此轮医改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改造指南,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集中培训,确保各医疗机构在具体的信息系统改造中都有科学可靠的方法可循。
发挥专家智慧 指南先行
据单既桢介绍,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医院信息系统改造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自建信息系统的医疗机构;二是统一部署信息系统的社区医疗机构,北京市除了朝阳区、东城区、昌平区、大兴区这四个区之外,其他区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都是统一的。
在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的组织下成立了专家组,制订了《北京市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信息系统改造工作指南》、《北京市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系统改造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专家组成员包括: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力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红、北京宣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刚、北京世纪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田宗梅、北京安贞医院技术总监周奕,以及社区统一信息系统承建商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专家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在医院运行的信息系统包括不同厂商的产品,有厂商协作运维的,也有医院自己运维的,还包括了中医医院。
首先由王力华主任牵头起草了《指南》框架,经过专家们讨论之后确定了框架;然后,各位专家按任务分工编写;最后再汇总、讨论、修改。王力华主任表示,《指南》重点考虑了如下几方面因素:一是组织架构和职责,避免项目进行过程中职责不清,而引起较多协调,从而耽误时间;二是技术,以技术为主,考虑不同产品的技术实现方式;三是医改场景,对重点场景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四是全面,希望能考虑不同产品、不同医院的需要,给大家更多的指导。
梁志刚主任谈道,《指南》是在解读医耗联动改革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梳理的,既要对各家医院的信息系统改造提供综合的路径指导,同时也要对医院系统进行整体考量,对系统安全、应急预案、分工协作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才能保证各家医院按照医改要求的时间节点有序地完成任务。
“与2017年的《指南》相比,今年的《指南》更加完善、更有实操性,也更加全面细致了。《指南》包括调研、数据准备、后期测试、切割任务、应急预案、数据的监测上报等。”单既桢谈道,专家们在编写《指南》的过程中尽可能考虑到具体操作细节和典型问题,但是毕竟各医院的情况不尽相同,《指南》的作用就是参考和提醒,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
全面培训 提供样板作为辅导
3月8日,《指南》定稿,上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然后下发。之后,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组织了培训,共有近400家医疗机构参加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求各区负责组织培训。
“除《指南》外,我们还下发了应急预案和先进医院的成功经验。”单既桢谈道,“比如,北京世纪坛医院制定了一个非常详尽的表格,对于切换之前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进度等,提前分工安排,十分清楚。我们就把这一表格随同指南提前下发给各家医院参考。”
医耗联动启动之前,琚文胜主任曾随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专程到协和医院、阜外医院、积水潭医院、安定医院调研了解各医院的“备战”情况,有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的反馈令人非常欣慰。
据了解,许多医院的信息科主任表示,医院经历了2017年的医药分开改革,要做一套自己医院的信息系统改造工作方案也没问题,但毕竟还是要费精力准备,有了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提供的《指南》,省了医院很多事。特别是,《指南》对技术力量偏弱的医院更有实际价值,他们认为这是把服务做到家了;还有的医院信息科主任说,有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下发的《指南》,医院的重视程度高了,操作也更规范了,特别是对于动员医院其他部门参与到信息系统改造中来有很大帮助,涉及信息系统改造的很多工作不再是信息中心孤军奋战了。
今后医改还将继续,但是像这样涉及医院如此多项目调整的改造不一定很快能遇到。“在医改的信息系统改造中,我们‘举轻若重,重中有重’,以保万无一失。“琚文胜主任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专家们制定出了一份很好的《指南》,而且可贵的是,他们还结合了解到的情况思考如何更新完善《指南》,以利今后的改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医院的信息化队伍得到了历练,医院领导对信息化的作用理解更深,对信息工作的管理也会得到提高。
6月15日凌晨,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管理处信息团队紧张值守现场。
亲历者说 专家观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力华:
组织架构清晰、职责明确是前提
此次医改在组织架构和职责上更为清晰。信息中心因为要做最后的系统切换处理,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现在,各部门能充分协调和配合,包括大家对信息化的理解,让信息中心的工作更好做了,信息中心更能专注于技术部分的工作了。大家对于切换前后要做的工作和流程,也更为熟悉。
关于《指南》,在经过实战检验后,我想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也许对将来类似工作有借鉴:
一是数据处理。信息中心需要具备非常好的数据管理能力,这在制订《指南》时没有考虑到。由于很多数据是一批批给到信息中心的,而且还会有变动,最终在信息系统中体现出来,是对信息中心数据管理能力的考验。有些医院是由多个部门维护的,这样对数据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如果数据管理做得不好,虽然大面上看使用是没问题的,但后续的小问题非常多。数据管理包括对每次提交数据、导入数据、导入失败数据、修复数据、调整数据、数据核对等一系列过程,包括在正式库、测试库的多个表中,因此还是比较复杂的。
二是测试方案。《指南》建议的测试可以更详细些,从不同角度的测试、越接近实际环境的测试,越能体现出切换后的效果,比如,在测试库可以由测试临床科室做数据测试、特殊场景功能测试、切换时间点自然过渡测试,也有必要在正式库做少量项目的全流程测试。
三是辅助文档。《指南》可以给出一些文档模板,包括实施方案、应急方案、演练记录、测试记录、数据管理表格等,协助医院更好地做好相关工作。当然,如果医院不重视,只停留在纸面上,也是没用的。
四是切换场景涉及的功能。切换时间点涉及的问题是各医院最关心的,《指南》中我们能想到的写了一些,目前看都是很有必要的,但各家医院系统架构不同,如果有些功能可以结合系统架构进行分析,这样即使医院系统架构不一样也可以灵活处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刚:
管理先行、上下联动、各负其责
此次医改调整改造的项目非常多,医疗服务项目有1615项,手术费用有5006项。价格调整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数字本身,还体现在服务内涵,医嘱、收费的内涵都发生了变化。梁志刚主任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对这些内涵性的变化进行解读,解读之后形成一个固定的意见,然后再对信息系统地进行整体的维护改造。
宣武医院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准备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主要院领导都亲自肩负小组的组长或副组长,信息、财务、医政等部门都是工作组成员,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在此基础上,重点是要做好分工协作。此次医改整体的价格调整有几千条,如果把涉及到的模板、临床路径、组套等都算上的话,那就是上万条的巨大修改量。这就需要医院上下联动,各个部门各负其责。首先,物价部门要把整体的物价维护好,这是底层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之上,协调医院主要的职能部门,要求科室对组套、临床路径、模板进行整体修改,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但是技术是最重要的基础保障。一方面,要做好技术支撑工作,包括前期的整体方案设计、制定切换预案、技术路线的准备、零点正式切换时的应急预案、整体演练等;另一方面,信息更是医院管理的标识,此次医改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医院的整体管理工作,要以信息为抓手和切入点,医院管理先行,各部门各负其责,通过医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医院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世纪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田宗梅:
信息系统要适应医改的常态化调整
此次医改涉及的项目比较多,但系统开发改造的工作并不多。数据支持的工作则比较多,如数据的维护、对照、测试、联调、测算等。涉及到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HIS、手术麻醉系统、检验系统、病理系统、输血系统、体检系统等。
这次医耗联动改革中,检验和手术调整的内容比较多、变化比较大,临床需要全面了解新的项目内涵和计价方式,因此临床培训是个难点。这一工作主要是物价和医保部门承担,信息部门要配合做模拟环境,并在信息系统中做好项目内涵查询提醒功能,让临床尽快熟悉。
未来医改可能会是常态化的,也许像这次这么多项目的改革不会再有,但小批量的调整和改革会不断推出。医院信息系统必然要做好支撑,尽早完善信息系统的功能,如批量导入导出,设定项目启用、调价生效时间等,以适应常态化改革,减少对临床和患者的影响。
最后,尤其要强调应急预案。虽然每次改革都会提到系统故障的应急预案,但目前很多医院在这方面还相对薄弱。如今,医院的信息系统运行环境都比较复杂,系统一旦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各医院应重视信息系统故障后的应急处置,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单机版应急工作站系统,日常做好应急准备和应急演练,减少信息系统故障对临床和患者的影响。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
请扫码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后提交你的申请哦!(请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以便有针对性加群)
微信订阅号:HIT180com
微信服务号:chinaHIT
投稿:tan_xiao@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